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常被后人引用的诗句是)

bstpd5个月前 (06-16)诗词语录11

意思: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原诗: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愁余:使我发愁。无数山:很多座山。

出自:宋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公元1175至1176年(淳熙二、三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

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从这首词里可以看出,作者怀念中原故土的感情和广大人民是一致的。

它反映了四十年来,由于金兵南侵,祖国南北分裂,广大人民妻离子散,流离失所的痛苦生活,也反映了作者始终坚持抗金立场,并为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愿望而感到无限痛苦的心情。这种强烈的爱国思想,也正是辛弃疾作品中人民性的具体表现。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两句说:傍晚,我在江边徘徊,正在为了不能实现恢复大计愁苦着呢,可是恰巧,又从山的深处,传来鹧鸪鸟的哀鸣。这叫声听起来,仿佛是“行不得也哥哥”。从鹧鸪的悲鸣声中,恰好透露出作者想收复失地,但又身不由己的矛盾心情。

相关文章

青山依旧在下一句(青山依旧在下一句幽默)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出自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

一步一安然(时光清浅处 一步一安然)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这是一句诗句,诗人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唯美、安静、悠闲的景象。诗中“清浅”指的是景象清新宁静,“安然”则表示心情安宁,每一步都是平静而安定的。当我们在芬芳的花园中散步,在深沉...

玉楼春无删减全文阅读(玉楼春系列在线阅读)

玉楼春·欧阳修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玉楼春·欧阳修樽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

中秋有关的诗(中秋有关的诗词五言绝句)

1、【八月十五夜月】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2、【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中秋节的来历简短100字(中秋节的来历简短100字怎么写)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因八月十五居秋季之中,故名“中秋”。“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中秋节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