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李清照词集名称(李清照词集取名)

bstpd3个月前 (06-16)诗词语录4

李清照的词集名叫《漱玉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人,居济南。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集》《漱玉词》。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李清照写下的词有《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熔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破雾浓云愁永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二、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一、少女时代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出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译文: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出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译文: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二、李清照婚后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出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译文: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出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译文: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三、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出处:《声声慢·寻寻觅觅》

译文: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1、前期身在深闺,大多是伤春闺怨。著有千古名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2、中期,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后,因为赵明诚经常出差在外,她风格多带有相思意和相思苦。著有千古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后期,即赵明诚死后,北宋迁往南宋,李清照携带大量家藏珍品南渡漂泊的时期。这个阶段多是表现她孤独和凄凉的晚年生活。著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相关文章

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降人才。原文: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译文: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

春望原文(史上最难背的一首古诗)

春望不是白居易写的。春望全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

古诗朗诵大全100首(古诗朗诵大全100首八年级上册)

古诗朗诵大全100首(古诗朗诵大全100首八年级上册)

词曲30首朗读目录:1、《一剪梅》 李清照2、《声声慢》 李清照3、《钗头凤 》陆游4、《钗头凤》 唐婉5、《江城子》 苏轼6、《雨霖铃》 柳永7、《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8、《如梦令》 李清照9、《...

红的拼音(纤的拼音)

是一声和二声,读音为hónɡ、gōng。常用释义1.形颜色像鲜血一样。例词红墙绿瓦红旗红霞2.形象征喜庆。例词红白喜事3.名企业分给股东的利润。例词红利分红4.形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5.名指某些红色...

董卿朗读作品《初心》(董卿朗读初心原文)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朗读者》的初心,也很朴素,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好的文字...

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满地芦芽短芦芽指什么)

欲:将要的意思。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意思是:河滩上已经长满蒌蒿,芦笋也长出了嫩芽,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的时候,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