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音)
意思是,看见利益便能想起该得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 此句出自《论语》: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解释: 看见利益便能想起该得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的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人了。
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
这句话常用来表达对远道而来朋友的欢迎。出自《论语·学而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意思: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有,普通话读音为yǒu、yòu,在读作有yǒu时,有字的本义是具有,与“无”相对,引申含义为存在,如:有关、有方。在读作yòu时,有字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在现代汉语中,有字常作形容词,表示不定指或一部分,如:有一天、有些人。
对友情和人际交往的看法,字面指有朋友从远方来访,是非常高兴的事情,中国传统交友观点和原则,有缘千里来相会的幸事。
这是孔子《论语》中的话,意思就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到来,这不也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吗。直到今天,人们常用这句话表示欢迎朋友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