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的习俗:
1、灯笼
灯笼有驱魔降福的作用,而且灯笼的光明能够驱逐黑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元宵节点花灯则寓意平安顺遂,前途光明。
2、放天灯
放天灯也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和花灯一样,天灯也寄予了人们无限的希望和祝福,现在人们燃放的孔明灯的前身就是天灯,只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放天灯这一习俗正在慢慢的被限制,甚至取消。
3、吃元宵
元宵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叫法,在南方元宵节吃的是汤圆。元宵和汤圆的制作方法不同,但代表的意义相同。
不管是元宵还是汤圆,都是外光圆圆的小甜品,在月圆之夜吃元宵或是汤圆,都是家人团圆的象征,寓意美好。
1、春节:
春节起源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春节是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春回大地、终而复始、万象更新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
春节民间习俗: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2、元宵节:
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元宵节民间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春节的习俗是拜年,吃饺子。守岁,收红包。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儿,逛花灯,猜灯谜,投壶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