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翻译)

bstpd5个月前 (06-16)诗词语录9

《烛之武退秦师》的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左传》既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历史散文名作,是历史和文学自然融合的典范。

“烛之武退秦师”一事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历史上有名的几部史书对此记载视角各异,繁简有别,表现各异。通过比较明显看出,《烛之武退秦师》作为记事写人的历史散文名篇,是历史的冷静和文学的热情的高度融合。

第一,历史的冷静。《烛之武退秦师》不拘泥于一国之历史,视野广阔。

《春秋》记述此事只有一句:“晋人、秦人围郑。”可见孔子是从鲁国历史的角度记述的,而且明显是只记事,不写人。所以秦晋围郑这样的大事自然比不上“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晋侯、秦伯这样的历史风云人物也只淹没在“晋人”“秦人”中。这件事在《史记》中出现在两篇作品中,即《史记?秦本纪》和《史记?晋世家》。

烛之武退秦师,整个事件中,涉及三个国家,秦国,晋国和郑国。

有一个成语叫做“秦晋之好”,但实际上秦晋并不见得真有那么“好”,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系列的政治联姻而已,友好邦交甚至几度决裂,这里面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也是秦之所以能被“退”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秦晋亲如一家,任你怎么游说,该打还是要打的。

烛之武能成功,并不是靠口才,而是对局势的透彻分析。国与国之间,很少存在什么意气之争,秦国之所以跟着晋国攻打郑国,并不是因为友好邻邦哥们义气,而是觉得在战争中可以获取一些利益。

按照原本的形势,郑国被灭,晋国吃肉,秦国跟着喝点汤。而烛之武告诉秦穆公,如果保住郑国,晋国吃不到肉,秦穆公却可以吃到,何乐而不为呢?至于之前和晋国的约定什么的都见鬼去吧。何况那时候晋文公已经成为霸主,若是再得了一个郑国,实力就更加庞大,这样的结果对秦国也不是好事。

秦国不但退兵了,还把郑国保护起来,晋国随便换一个人也不干,但是这个人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国既没继续进攻郑国,也没反戈进攻秦国。郑国虽然没灭掉,但是威慑作用已经起到了,事实上从此以后

的一段时间内

(注1)郑国也一直是晋国的追随者。对于秦国,怎么也算盟友,还是亲戚,不战的结果自然是比战要好。从长远和大局考虑,晋国也只能退兵了。

注1:感谢

@水云吟

指出谬误,其实只是一段时间,并非“一直”,因为“一直”太久,郑国都没能“一直”存在。

相关文章

100条励志名言名句大全(100条励志名言名句大全加作者)

名言是我国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体体现,充满正能量,激励人们前进。1、信念是储备品,行路人在破晓时带着它登程,但愿他在日暮以前足够使用。2、信心虽然不是钢铁,却能铸造出一条坚实的人生之路。3、信念只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ppt(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翻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 孟浩然bāyuèhúshuǐpíng八月湖水平,hánxūhùntàiqīng涵虚混太清。qìzhēngyúnmèngzé气蒸云梦泽,bōhànyuèyángchéng波...

长沙过贾谊宅(长沙过贾谊宅原文及翻译)

·首联:表面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颔联:看似写眼前所见,实则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颈联:表面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

以雪为题的诗歌(以雪为题的诗歌朗诵)

关于写雪诗歌有如下: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

曾许人间第一流(曾许人间第一流是哪首诗)

“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句话意思是“应记住在年少的时候曾经扬言要做世间最强大、最豪贵的人物,做出人间最一流的成绩。”现在通常使用这两句诗,激励年轻人上进,被很多年轻人引为座右铭,但此诗本...

出版诗集需要多少首诗(出一本诗集)

要出版一本诗集,首先需要写作。可以先列出主题,有计划地写下来。然后,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复修改,不断提高质量。接下来,可以找一些出版社或者自出版来发行。在发行前,需要考虑诗集的封面设计和排版。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