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送友人》原文)
sòng yǒu rén
送友人
qīng shān héng běi guō ,bái shuǐ rào dōng chéng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cǐ dì yī wéi bié ,gū péng wàn lǐ zhēng 。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fú yún yóu zǐ yì ,luò rì gù rén qíng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huī shǒu zì zī qù ,xiāo xiāo bān mǎ míng 。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的《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
薛涛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短幅有无限蕴藉,无数曲折。
前两句写别浦晚景,秋季相送格外难堪,眼前的景色令人凛然生寒,此处不尽写景暗用蒹葭的诗意,以表达一种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情绪,使诗的内含大为深厚。三句似宽慰的语调,与前两句隐含的离伤构成了一个曲折,表现出相思发现情意的执着。
末句美梦难得,一句之中层层曲折,将难堪之情推向高潮。此诗化用前人一些名篇成语,读来感受丰富,诗意层层推进,愈转愈深,兼有委曲含蓄的特点,清空与质实相对立,却与充实无矛盾,耐人寻味。
关于送别的唐诗有很多,你可以参考: A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简析】孟浩然是一位飘逸的隐士。从开头两句,就道出了诗人对他的敬仰,结句更赞美他象一座高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企及的典型。
B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C 渡荆门送别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简析】诗人正自家乡四川东下,仗剑远游,意气风发,这首诗写得气势奔放和开阔,表现出一种愉快和乐观的心境。
D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E 赋得暮雨送李曹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送友人用的是问卜君平的典故,是在李白《送友人入蜀》的最后两句: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据《汉书》卷七十二记载:蜀有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有问卜者,则依蓍龟为言利害。诗人李白借用问卜君平的典故,一方面意在点题,当年君平在成都卖卜,说问君平,就等于说友人到了蜀城。另一方面则是既透露友人入蜀的原因,又抒发送友人入蜀时的情感:“升”、“沉”未定,还有“升”的希望,才去问卜;“升”、“沉”已定,只能接受既定的现实,还问它做甚!作者告诉友人说,关于政治上的升沉嘛,看来就是这么个样子了!你到了蜀城,就不必寻找象严君平那样的人去占卜算卦了吧!在这里作者是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表现了两人深挚的情谊。
送友人入蜀 唐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翻译: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送友人用了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