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唐李峤(中秋夜唐李峤翻译和注释)
原文
中秋夜
李峤 〔唐代〕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译文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中秋夜的作者不是李颀,作者是李峤。
《中秋夜》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中秋夜,唐代诗人李峤思念亲人,感叹月光如洗,但却感到内心的孤独和冷清。其中,“盈缺青冥”形容月亮明亮的一面与暗淡的一面在深邃的夜空中交替呈现,也可以理解为他自身的情绪起伏与思绪纷杂。
第一首: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第二首: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是初唐诗人李峤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虽短小,却寓意深刻,其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此诗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