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stpd3个月前 (06-22)诗词语录4

意思是说问起那水渠为什么如此清澈透明,原来是因为它的源头永不枯竭,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啊。题目中问到的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著名大儒朱熹所作的经典七言绝句《观书有感》,这两句诗意在劝导人们多读好书才能保证头脑灵活,才会像诗中所说的水渠一样清澈明朗,从中可见多读好书的妙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理是观书和观水一样,都是有着源源不断的源头,以水比喻书,告诉我们要不断的补充新知识,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境界。这句诗的意思是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出处:朱熹〔宋代〕《观书有感·其一》


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要问为什么方塘的水会如此清澈?是由于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需要不断积累,就像水源头一样,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


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


清:清澈。


如许:如此,这样。


为:因为。


扩展资料:


这两句诗出自于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观书有感二首》其一,诗的全文如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话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这首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描绘事物本身感性的形象时,又蕴涵了理性的东西。


“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


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够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相关文章

绝句古诗杜甫(绝句古诗杜甫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1、《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绝句》 门外鸬鹚去...

名人名言大全摘抄(自强不息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节日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端午节节日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节日手抄报简单又漂亮(端午节节日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1、准备一张白纸,先在上面两边画上灯笼,画出幕布的上端和横幅,在横幅中写上新年快乐。2、画出幕布两端,形成一个舞台的效果,在靠左的位置画出一个屋檐,画出房屋的整体框架。3、对房子进行细节修饰,在右边画...

《离骚》全文注音(《离骚》(节选)拼音版)

帝高阳之苗裔(音义)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音邹)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音葵)余初度兮,肇(音赵)锡(音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音崇)之以修能。扈(...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全诗是: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

人生与酒的唯美句子(人生与酒的唯美句子不带酒字的诗句)

1、人生如酒,趁年少盛世,得意须尽欢,得人生之乐趣,享人世之情意。2、人生如酒,一半清醒一半醉。世事如棋,人生如酒。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人生有时很无奈,有些事情本来是自己不想干的,但是偏偏要违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