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拼音(戍的拼音)
下的结构:独体字。
下字的部首是“一”。《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都列入“一”部。
下,最早见于甲骨文。六书属指事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下”字上面是一长横,下面是一短横。长横是基准线,短横在基准线下,指低于基准线,也就是下边。春秋文字或添一竖画作“下”,为篆隶所本。现代汉语统一规范为“下”。下的本义为位置在低处的,跟“上”相反;引申为低,又引申为由高处到低处,还引申为降下、落下等。
部首偏旁:一,可以延伸造句:1、下午,天色陡变,天黑沉沉的,一场暴雨就要来临。
2、今天下午,全校同学在大礼堂听报告,请各班按次序入场。
普通话读音为xià,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指事字。原字由两横组成,上长下短。“下”的基本含义为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引申含义为等级低的。
下字,独体结构,偏旁部首是“一”。
下是独体字,部首是一。下不为例,下乡,下班,下来,落井下石,下午,下自成蹊,下次,下雨,上下浮动,下雪,下课,下笔千言,下里巴人,下铺,下车。
“下”字不是整体认读音节。整体认读音节共16个,它们是: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
“下”是三拼连读音节,它的声母是“x”,介母是“i”,韵母是“a”。
“下”的基本字义:
1、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下款。
2、等级低的: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方面,方位:两下都同意。
4、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卷。下次。下限。
5、由高处往低处,降落: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6、使降落:下半旗。下棋。
7、进入:下海。
8、投送:下书。
9、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下班。下课。
10、谦辞:在下。下官。
11、颁布:下令。
12、攻克:攻下。
13、卸掉: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14、用,投入精力:下工夫。
15、退让:争执不下。
16、做出判断:下结论。
17、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下。
18、用在名词后边(①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②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
19、用在动词后边(①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②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③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
20、少于:不下二百人。
21、动物生产:鸡下蛋。
下不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由声母Ⅹ、介母i、韵母a组成。
不是整体认读音节,是三拼音节。
组词是下午。
造句
那个下午他回到了工作地点。
五月的一个下午,他们在河边相遇了。
我可以在今天下午把资料传真或者是寄电子邮件给你。
不是,它是一个三拼音节。
下→xià。这个音节是由声母x和单韵母i加单韵母a组成的三拼音节,读作西—衣—啊(四声音)→下。声调是四声,标在a上。
整体认读音节的声母和韵母是不用分开拼读,直接读声母或韵母就行。例如zi(读作z),yin(读作in)
明白了吗
下不是整体认读言节,它属于三连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