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诗(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诗来煎人)

bstpd4个月前 (07-03)诗词语录7

温庭筠(836年-909年),唐代诗人,被誉为“花间词人”,其作品以词著称,尤以《花间集》为代表作。以下是温庭筠最有名的十首诗:

1.《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采桑子·重阳》

4.《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南乡子·过尽千帆皆不是》

6.《虞美人·听雨》

7.《鹊桥仙·纤云弄巧》

8.《浪淘沙·北征》

9.《清平乐·年年岁岁花相似》

10.《满江红·怒发冲冠》

这些诗歌在唐代及后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尤其是《花间集》中的词作,被誉为中国古代词坛的巅峰之作,对后世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菩萨蛮》是个词牌名。历代有很多用它填词的。

二、《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三、以《菩萨蛮》填的名词有: 【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唐】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唐】温庭筠《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唐】温庭筠《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唐】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鸂鶒》 【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唐】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唐】韦庄《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唐】韦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唐】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唐】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五代】尹鹗《菩萨蛮·陇云暗合秋天白》 【宋】张先《菩萨蛮·忆郎还上层楼曲》 【宋】张先《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宋】晏几道《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宋】王安石《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宋】陈师道《菩萨蛮·行云过尽星河烂》 【宋】赵令畤《菩萨蛮·轻鸥欲下春塘浴》 【宋】舒亶《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宋】魏夫人《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宋】魏夫人《菩萨蛮·红楼斜倚连溪曲》 【宋】苏庠《菩萨蛮·北风振野云平屋》 【宋】陈克《菩萨蛮·赤栏桥尽香街直》 【宋】陈克《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 【宋】吕本中《菩萨蛮·高楼只在斜阳里》 【宋】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宋】朱淑真《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 【宋】向子諲《菩萨蛮·天仙醉把真珠掷》 四、另外还有毛泽东主席的《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一九三三年夏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相关文章

花市灯如昼(花市灯如昼的意思)

花市灯如昼(花市灯如昼的意思)

“花市灯如昼”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意思是“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这句话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元宵佳节夜晚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花市...

悯农二首其一(悯农二首其一 唐 李绅)

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二首.其一》的故事及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译...

描写爱情的古诗词(描写爱情的古诗词相思)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2.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诗经·出其东门》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

《泊秦淮》(《泊秦淮》拼音版)

泊秦淮杜牧 〔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

绿蓑衣的下一句(绿蓑衣全诗)

全诗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