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魔(诗魔诗佛)
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
诗魔白居易,指酷爱做诗的人好像着了魔一般;也指做诗的癖好、兴致。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曾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因为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一般称李贺为‘诗鬼’,是指他的诗风想象奇特,诡异奇幻,幽冷悲凄。‘诗魔’说的是白居易,为了作诗,简直要走火入魔、魔性大发。
诗魔是白居易,诗佛是王维。
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
2、诗佛王维:
王维(693或694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中进士第,开元九年(721年)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
诗魔和诗佛都是文学家汪国真的笔名,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真名是汪曾祺,以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著名。
诗魔和诗佛这两个笔名在汪国真早期的文学生涯中使用较多,其寓意也很有意思。
诗魔意为冒险,代表了敢於挑战传统文学规范和打破陈规的精神;诗佛则意为慈悲,代表了对人性的关怀和感悟。
这两个名字的使用彰显了汪国真文学作品多元化的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汪国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中国国内备受推崇,还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他曾获得过法国政府颁发的骑士勋章、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等多个奖项。
诗魔是白居易,诗佛是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