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李清照(浣溪沙李清照小院闲窗翻译)
名句是,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惜春词。此词写身处闺阁的女主人公面对即将逝去的春色,无聊地拨弄着瑶琴,看远处云岫,听轻风细雨,觉梨花欲谢,不胜惋惜。
远岫出山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小院闲窗春已深。
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译文透过窗子看见小院内的春天的景色将流逝。层层厚重的门帘没有卷起,幽暗的闺房中显得暗影沉沉。
倚在绣楼阑干上寂寞无语地轻轻拨弄着瑶琴。
远处山峰上云雾缭绕看起来黄昏即将来临,暮色中的轻风吹动着细雨,拨弄着暗淡的轻云。
院子里的梨花即将凋谢恐怕连这斜风细雨都难以承受,真让人伤景。
宋·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先说同:
1、都用词这种文学样式来描写景物、抒发情感。因为词的形式比较轻快,是比诗更适合抒情写感的体裁。
2、所写季节都是深秋,深秋更容易引起词客骚人们对于时光的感叹,为抒情提供了季节背景。
3、词中所写的活动的人物都是女性,景物都有残败的荷花,抒发的都是寂寞之情。 再说异: 1、作者的时代不同、性别不同、身份不同。作者虽都姓李,李璟作为男子汉是南唐的皇帝,清照作为女儿身是北宋的女词魁。 2、叙写方式不同。《一剪梅》先写故事情节,后抒情:午后,女主人睡醒,惺忪朦胧之际朝窗外一看,那藕荷的红花正残零逐去,床上的玉簟似乎也有秋意。她似乎有些懊恼,脱下罗裳,换上便装,独自泛一叶小舟去看看吧,一看吃惊。荷花随风而下。随流水而去。抬头看天上雁阵排空,月光撒满了西楼。由这些情节引发了“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感慨。而《摊破浣溪沙》是边写景边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前写悲秋,后写念远。构思新颖,自然贴切。体现了南唐词坛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特色。 3、结尾方式不同。《一剪梅》的结尾,是将无限的苦楚放到词中女主人的反复深思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个“思”字把人折腾得无法排遣。而《摊破浣溪沙》却把无限的惆怅定格在一个动作上——“倚栏干”。悲秋念远的女子,充满了感伤和哀怨,不忍回屋睡觉了。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意兴清幽,有说不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