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古诗(峨眉山月歌古诗鉴赏)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原文和译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影入平羌江水流: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发清溪向三峡: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峨眉山月歌【标题】: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体裁】:七言绝句【格律】:七律【原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注音:《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é méi shān yuè bàn lún qiū ,yǐng rù píng qiāng jiāng shuǐ liú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yè fā qīng xī xiàng sān xiá ,sī jun1 bú jiàn xià yú zhōu 。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扩展资料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诗歌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将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同时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文章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