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忆江南的诗意(忆江南的诗意简短)

bstpd4个月前 (07-24)诗词语录11

答:《忆江南》的诗意其一: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忆江南》的诗意其二: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词牌解》

《忆江南》是唐代教坊的一种词牌名。

所谓教坊,就是唐朝管理音乐的官方机构。类似于今天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又好似中央音乐学院专门教习音乐的地方。词牌,即可作歌唱的名曲歌名。既是唱曲,就该有歌名。《忆江南》就是众多乐府的词牌名之一。它可叫《忆江南》,又可叫《江南好》,《望江南》。白居易,刘禹锡这些人,都是从北方中州(洛阳和长安)一带,或到江南为官,或游历江南的知名文士。因感受过江南的气候好,風光迷人醉人,山川形胜人物都俊美,便把心中的感慨写成诗歌,由宫庭谱成唱曲供人传唱。意思不过是赞美江南的红花绿树,自然風光美丽可人罢了。离不开对环境可以眷恋的一种感怀和抒发。如此而已!比如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呉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还有温庭均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等等!公元三百0三年后,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人衣冠南渡,文士们都逃亡江南避难,经过几百年的经营,到唐代,江南自然人文鼎盛,由其是苏杭,无处不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白居易有幸被委派到余杭任刺史,他组织领导了杭州西湖的筑堤,自然要把自己最得意的政绩喧染一番,所以他才写了《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当然被编入如今小学课文的,恐怕要数另一首《忆江南》了:江南好,風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一个谙字,表明他在为官钱塘刺史之前,余杭的美景是不足道的。只有在他筑造了西湖的白堤后才使南方这个隹丽地,出现了热烈奔放,蓬勃兴旺的生机。所以,与其说白居易是在以《忆江南》的诗赞美江南,莫如说他也是在志得意满地吟咏自己。大致上就是这意思吧!



忆江南

唐 ·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全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1)忆江南: 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2)谙: 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3)江花: 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4)红胜火: 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5)绿如蓝: 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

相关文章

美到心碎的散文(美到心碎的散文450字)

当我们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绝望时,哲学思考可以给我们带来些许慰藉和启示。以下是一篇表达心碎绝望的哲学散文:《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心碎绝望,如同一片阴影,笼罩着我们的心灵。当痛苦如潮水般涌来,我们仿佛置身于黑...

古代诗词经典(古代诗词经典励志)

1、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元宵节(元宵节用英语怎么说)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

出塞二首其二(出塞二首其二全诗)

《出塞二首·其二》  唐代:王昌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

杨贵妃为什么恨李白(李白算不算中国人)

杨贵妃非常喜欢李白的《清平调》,高力士趁机搬弄是非说:“我原以为您会因为这三首诗恨李白入骨,没想到居然还反复吟诵!”杨贵妃很惊讶地问这诗怎么了,高力士说:“第二首中有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

悯农二首其一(悯农二首其一 唐 李绅)

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二首.其一》的故事及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