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什么(曲径通幽处出自哪里)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禅房花木深。来自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写于他晚年时期。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月色朦胧的夜晚回忆起已故的弟弟杜审言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杜甫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月光景象,以此引出他的思念之情。接着,他在诗中详细描绘了他与弟弟的童年往事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他们兄弟二人在那个时代的生活情景。
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这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人生的无常之感,使得《月夜忆舍弟》成为了杜甫诗中最动人心弦的作品之一。
此外,这首诗还展示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情感世界。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禅房花木深”,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诗的代表作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之所以有名气,原因是其中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样经典的句子 。意境幽古,禅意通透。这一句因为太知名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下一句是:禅房花木深。
原诗为《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意思是:清早进入古寺庙,刚刚出来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里,花木郁郁葱葱。山上的阳光,使众鸟的习性高兴,水潭的倒影,让人心感到空荡荡的。寺庙的一切此时都觉得寂静,只剩下敲打钟磬的声音。
此诗描述的是清晨庙宇的情景,生动形象,十分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