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什么(曲径通幽处出自哪里)

bstpd2个月前 (07-30)诗词语录8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禅房花木深。来自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写于他晚年时期。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在月色朦胧的夜晚回忆起已故的弟弟杜审言的深深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杜甫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月光景象,以此引出他的思念之情。接着,他在诗中详细描绘了他与弟弟的童年往事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他们兄弟二人在那个时代的生活情景。


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感慨。这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和人生的无常之感,使得《月夜忆舍弟》成为了杜甫诗中最动人心弦的作品之一。


此外,这首诗还展示了杜甫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情感世界。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使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曲径通幽处”的下一句是“禅房花木深”,出自《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

全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语言朴素,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对仗,是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诗的代表作是《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之所以有名气,原因是其中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样经典的句子  。意境幽古,禅意通透。这一句因为太知名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下一句是:禅房花木深。

原诗为《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意思是:清早进入古寺庙,刚刚出来的太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禅房里,花木郁郁葱葱。山上的阳光,使众鸟的习性高兴,水潭的倒影,让人心感到空荡荡的。寺庙的一切此时都觉得寂静,只剩下敲打钟磬的声音。

此诗描述的是清晨庙宇的情景,生动形象,十分逼真。

相关文章

王羲之原文《兰亭序》(王羲之原文《兰亭序》简介)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古汉语字典在线查询(古汉语字典在线查询 文言)

先说明一下,你问的绝大多数是字典,为何第二本是词典?弄错了吧,我按《汉语大字典》来答。《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它是东汉许慎所著。这部字典按540个部首排列。部首分得较细,查找不易,一般用后人...

《泊秦淮》(《泊秦淮》拼音版)

泊秦淮杜牧 〔唐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译文: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

诗歌朗诵《感恩老师》(感恩老师 诗朗诵)

1.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  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

风景每生愁(风景每生愁的愁有哪些内涵)

出自,《过客》。全文,山水无忧风起皱,落日余晖天尽愁。红尘美景皆过客,浮生一梦百事休。?意思就是说非常的悲观,不论看待什么事物,都是从负面来看待的,没有一点儿乐观的状态。把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想象的非常的...

西厢记作者(西厢记作者是元稹还是王实甫)

王实甫元曲《西厢记》取材于《莺莺传》,其作者为王实甫。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