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夕阳西下的诗句)
夕阳西下 (xī yáng xī xià)
解释: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示例:~路途行,越岭经峰十里余。 ★柳亚子《琵琶湖·杂诗》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黄昏
日落黄昏时,最美夕阳西下 夕阳西下,日落黄昏后日落前,观天下之美!夕阳下,品寂静人生夕阳西去,一盏茶饮到无色,无味,暮色渐起,岁月静好,静好安然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西湖边上,夕阳西下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最美不过夕阳西下,静态安然在霞光的照耀下,天空像是被火烧了一样。有时候霞光的颜色也变化多端,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等,颜色可多了,还有些说不出名字的颜色。
夕阳西下是成语
解释:夕阳西下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出自: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黄昏。
例句:夕阳西下路途行,越岭经峰十里余。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夕阳西下”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太阳快要落山的景象。它常用来表达傍晚时分,太阳往西方的地平线下降的景象。
这个成语也经常用来比喻人的晚年或事物的衰退阶段,意味着人或事物已经接近尽头或走向落幕。
根据自然规律,傍晚的太阳会从西边落下。夕阳对应西方,夕取西方之意,因此“夕”字取音为西xī 。夕阳也就是西边的太阳。夕阳落山时发生在傍晚时刻,故夕又引申指傍晚,黄昏时刻,沿用至今。夕阳西下就是指傍晚的夕阳向西边落山的自然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