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春天古诗25首(小学春天古诗25首一年级下册)
1、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春到人间草木知。——宋?张栻《立春偶成》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8、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1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姣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便是春天的诗,听春风春雨的嘀嗒,一觉醒来,花辨被无情的风雨打落不少。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随意:任凭。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
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
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译: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杜甫的《绝句》,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杜甫的《春夜喜雨》,唐代孟浩然的《春晓》……
江南春绝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