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无为在歧路(无为在歧路全诗)

bstpd3个月前 (08-07)诗词语录9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 无需在岔路口分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出自]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之涕零”出自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句气势豪迈,意境开阔,有视离别为无物之胸怀,常与晋阮籍“穷途之恸哭”对比共用。

这是个问题,“【儿女】共沾巾”确实不好理解,全文是王勃送杜少府,儿女解为子女和情人好象都说不通。“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是说“不需要”还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反正这句话挺令人费解,去掉了这句,全诗反而通顺,但去掉这句,全诗又象是失去了灵魂。

回过头来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知己】,王勃和杜少府是知己么,如果是知己,儿女共沾巾怕就不雅了,既使王勃确有此兴趣,也不致于昭告天下吧。杜少府用现在的话可能就是“杜科长”、“杜队长”,是很客套的官场话,我怀疑王勃都不一定叫的出对方的名字,就囫囵而过称个姓加官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和我们现在的官话一模一样,就是说,王勃和杜少府就纯是同事关系,根本谈不上什么私交,所谓的送别也只是例行公事。

那么这首诗到底在说什么?一次例行公事的送别激起了王勃内心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激动。“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蜀州让王勃产生了神秘的向往,他是在幻想自己去了蜀州,马上又联想(白日梦更准确):“我若去了天府的蜀州,还有谁能记得我,谁才是我真正的知音”,继续往下联想:在十字路口(歧路),子女和母亲撒泪告别。王勃心底突然明白了,唯有母亲才是自己唯一的知音。十字路口有生死离别之意,在这首诗里,王勃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自己的远行和死亡。

人的意志、思想、感情能不能由自己决定,还是命中注定?唯有诗人可以看到命运。

用不着在分手的路口,象情人离别的时候一样儿女情长,哭哭啼啼。

相关文章

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闼的读音)

闼:小门。山:指钟山、覆舟山。排闼(tà):开门。语出《汉书· 樊哙传》:“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乃排闼直入。”送青来:送来绿色。书湖阴先生壁作者: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

山一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山一程水一程古诗:《长相思》清代 · 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描写秋天景色古诗25首)

1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 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全诗是: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

著名的十大现代诗(著名的十大现代诗乡愁)

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言语间流淌的是爱意自然的流露。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立春诗词十首(立春诗句古诗大全)

1.立春晴,雨水均。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4.雨琳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5.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6.春雨洗残雪,春风轻布衣。7.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