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无为在歧路(无为在歧路全诗)

bstpd2个月前 (08-07)诗词语录7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译文] 无需在岔路口分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出自]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之涕零”出自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意为: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流泪沾巾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句气势豪迈,意境开阔,有视离别为无物之胸怀,常与晋阮籍“穷途之恸哭”对比共用。

这是个问题,“【儿女】共沾巾”确实不好理解,全文是王勃送杜少府,儿女解为子女和情人好象都说不通。“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是说“不需要”还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反正这句话挺令人费解,去掉了这句,全诗反而通顺,但去掉这句,全诗又象是失去了灵魂。

回过头来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知己】,王勃和杜少府是知己么,如果是知己,儿女共沾巾怕就不雅了,既使王勃确有此兴趣,也不致于昭告天下吧。杜少府用现在的话可能就是“杜科长”、“杜队长”,是很客套的官场话,我怀疑王勃都不一定叫的出对方的名字,就囫囵而过称个姓加官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和我们现在的官话一模一样,就是说,王勃和杜少府就纯是同事关系,根本谈不上什么私交,所谓的送别也只是例行公事。

那么这首诗到底在说什么?一次例行公事的送别激起了王勃内心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激动。“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蜀州让王勃产生了神秘的向往,他是在幻想自己去了蜀州,马上又联想(白日梦更准确):“我若去了天府的蜀州,还有谁能记得我,谁才是我真正的知音”,继续往下联想:在十字路口(歧路),子女和母亲撒泪告别。王勃心底突然明白了,唯有母亲才是自己唯一的知音。十字路口有生死离别之意,在这首诗里,王勃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自己的远行和死亡。

人的意志、思想、感情能不能由自己决定,还是命中注定?唯有诗人可以看到命运。

用不着在分手的路口,象情人离别的时候一样儿女情长,哭哭啼啼。

相关文章

春望原文(史上最难背的一首古诗)

春望不是白居易写的。春望全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

望海潮柳永(望海潮柳永情感)

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是: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

端午节怎么来的由来

、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

描写爱情的古诗词(描写爱情的古诗词相思)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2.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诗经·出其东门》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

描写冬天的诗句大全(描写冬天的诗 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1、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3、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4、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5、横笛和...

荷花图片(荷花图片真实照片)

因为荷花是从淤泥之中生长出来的,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沾染污秽,虽然和荷叶一起生长,但是并没有显得妖媚。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荷花象征着贞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其次,荷花还象征着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因为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