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衣旰食(宵衣旰食、焚膏继晷)
宵衣旰食
读音
xiāo yī gàn shí
?
释义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
出自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册文》:“勤民听政,旰衣宵食”。(勤于听政,为处理国事辛勤的工作。)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释义
基本
宵衣:天不亮就起床穿衣;旰食:天很晚了才吃饭。
古义
旧时用来形容帝王或大臣、官吏勤于政事。泛指非常辛劳。
例句
他多次自励,只要能报效祖国,哪怕是宵衣旰食,头上再添几许白发,也在所不惜。
宵
宵衣:天不亮就起床穿衣;旰食:天很晚了才吃饭。
古义
旧时用来形容帝王或大臣、官吏勤于政事。泛指非常辛劳。
在今天,这样成语也可以用于颂扬那些勤政为民的官员,他们能为民生操劳,深得人民拥护。
读音不同,含义不同,用法不同。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例句:周恩来总理宵衣旰食,日理万机,得到人民的爱戴。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例句:他们兄弟俩,数月来夙兴夜寐,终于完成了这一国内罕见的牙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