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岳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2.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两首诗都写了离别,但一首是凄清冷淡,觉得孤独,另一首却表示作者的不舍以及向往.情感也不同,
有两首诗《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该诗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为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三、四句则写送别的场景。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烟花春色和长江为背景,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快的诗人送别画,写得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韵远而不虚。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芙蓉楼送的是辛渐。送孟浩然的是在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应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要送辛渐了)
李白〔唐代〕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应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 李白 (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唐-李白。《芙蓉楼送辛渐》,作者是唐-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