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孤城遥望玉门关的上一句(孤城遥望玉门关前面一句)

bstpd3个月前 (08-13)诗词语录11

        意思是在青海上空,漫天浓密的乌云,遮掩得远处连绵的雪山非常暗淡,站在这座孤独的古城之上,惦念边塞之外正奋勇杀敌的将士,情不自禁朝向千里之外的玉门关久久凝望。这两句诗源自王昌龄的一首写边塞的七绝,后面还有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全诗既歌颂了边关将士杀敌之英勇,也抒发了对杀敌将士们深切的关爱之情。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1)出处:此句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翻译: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

(3)赏析: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 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 了。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 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 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 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相关文章

风的古诗(风的古诗拼音)

1、风唐代: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2、大风歌两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

《龟虽寿》(龟虽寿原文及拼音)

《龟虽寿》的作者是曹操。其原文如下: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如下:神龟的寿命即使...

登幽州台歌赏析(登幽州台歌解读)

登幽州台歌赏析(登幽州台歌解读)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第三句登楼眺...

悯农二首其一(悯农二首其一 唐 李绅)

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绅的古诗《悯农二首.其一》的故事及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译...

一段走心而深情的情话(一段走心而深情的情话短句)

吾之爱汝,心之所致,情之所致。时光荏苒,吾之情意未变,如初见之时,深情款款。吾愿与汝共度此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论风雨还是晴天,吾愿与汝同行,相濡以沫,白头偕老。你可能会从天而降,也可能从林间降落...

一二年级春节的古诗(一二年级春节的古诗五言)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