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

bstpd3个月前 (08-19)诗词语录9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祖逖。

闻鸡起舞的典故:

祖逖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一次,祖逖半夜听到鸡叫,认为这是上天在激励他上进,便叫醒刘琨道:“此非恶声也。”然后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后人用“闻鸡起舞”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说的是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与习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因起舞(剑)。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是说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祖逖(公元266—321年)是北国范阳世家大族,曾经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两人“共被同寝,闻鸡起舞”,并且志向宏远。中原大乱时,刘琨留在北方坚持抗“胡”,并且任并州刺史,祖逖却率亲党数百人渡江,居住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在东晋建国前,他就曾经向司马睿请求北伐,因而被任为豫州刺史。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祖逖率部属百人渡江,他在长江中曾击楫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那时中原郡县系统已经崩溃,四处全是坞堡。

祖逖于是采取灵活策略,招抚坞主,并且屡破石勒兵,从而“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晋代祖逖的故事。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早年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并于西晋末年率亲党避乱于江淮。后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率部北伐。

祖逖所部军纪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但朝廷却因他势力强盛,对他非常忌惮,还派戴渊相牵制。

大兴四年(321年),祖逖因朝廷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北伐大业也因祖逖之死而功败垂成。

晋朝。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晋朝的祖逖、刘琨。

是东晋时代,祖逖闻鸡起舞。

相关文章

虽有嘉肴翻译(礼记虽有佳肴翻译)

虽有嘉肴翻译(礼记虽有佳肴翻译)

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

名人名言大全摘抄(自强不息名人名言大全摘抄)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花市灯如昼(花市灯如昼的意思)

花市灯如昼(花市灯如昼的意思)

“花市灯如昼”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意思是“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这句话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元宵佳节夜晚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花市...

关于秋雨的诗句古诗(关于秋雨的诗句古诗三年级)

关于秋雨的古诗有:1.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出塞》2.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出自宋代方岳的《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描写秋雨的古诗句:1、《秋雨》~温庭筠云满...

风景每生愁(风景每生愁的愁有哪些内涵)

出自,《过客》。全文,山水无忧风起皱,落日余晖天尽愁。红尘美景皆过客,浮生一梦百事休。?意思就是说非常的悲观,不论看待什么事物,都是从负面来看待的,没有一点儿乐观的状态。把世间所有的事物都想象的非常的...

董卿朗读作品《初心》(董卿朗读初心原文)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朗读者》的初心,也很朴素,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好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