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故事大全800个)
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故事中的好词好句,供您参考:
1. 洛阳才子:指晋代文学家陶渊明,他“不追时事,不受物华,以多情自娱”,善于吟咏山水田园之乐,这种不同于当时流行风格的文学才气很有魅力。
2. 潇洒自在:形容人行事自由自在,不受约束。如《岳阳楼记》中所说“登高出眺,处此短垣之外,而眺之者,……曾不凝眸,而必潜心致志,以求其深远者乎!”
3. 斗转星移:形容时局变换、世事无常,如《红楼梦》中所写“紫气东来,六道轮回,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巧夺天工:形容技艺精湛高超,超越了人力所能及的限度,如《吕氏春秋》中所写,管仲在总结建立齐国强大的过程中说:“我辈唯一之难为,就是通过巧使役于世,而惟帝之功也。”
5. 略施小计:形容利用简单、不费力的办法达到预期目的。如《三国演义》中曹操攻打宛城时派戏志才“以民谣告诉守城的人,河东狮子林挂着血淋淋的头和一串油腥味的肉,让饥饿的士兵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肥肉,于是女真儿们饥肠辘辘地排队来吃,宛城守军一天之内排泄了厨余垃圾,夜间女真儿们参照排泄物指示,找到了吊桥的位置。”,从而取得了攻城的胜利。
6. 自食其果:比喻做坏事会自作自受,用汉代崔寔的一则故事来形容准确无误,他在郡守任上廉洁自持,爱护百姓,甚得人民爱戴。到任的官员骄横傲慢,向他讨贿后某日就把崔寔打成重伤,后来他心非常疼痛,去医院理疗,结果被诊断为精神错乱。
7. 独善其身:指人不随波逐流,按照正义、良知去行事,维护自己或社会的正常秩序。如《论语》中孔子曾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 出类拔萃:指人在某种方面非常优秀,能够超越周围同行者而脱颖而出。如清代的文学家纳兰性德在诗歌创作方面精湛非凡。
9. 厚德载物:形容一个人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能够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如先秦时期的史料《国语》中记载:“孝子忠臣,诗人雅士,厚生载物,能人不可不选择。”
10. 化险为夷:指有逆境或危机时化解掉危险局面,战胜困难,如汉武帝下令将王莽的泥人像焚毁,从而化解了王莽篡位的矛盾。
关于这个问题,1. 殊途同归:虽然道路不同,但目的相同。
2. 反复无常:指人的行为或态度反复无常,不定。
3. 井底之蛙:指眼界狭小,见识不广的人。
4. 赴汤蹈火:形容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
5. 独善其身:形容只顾自己,不顾及他人。
6. 振聋发聩:比喻用极其精彩的言辞或行动,使人瞬间惊叹不已,产生深远的影响。
7. 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讲话的结尾处用简单的话点明主题或说明意义。
8. 狼狈为奸:两个坏人勾结在一起做坏事。
9. 空穴来风:指事情的发生常有前兆,不是突然无端发生的。
10. 祸从口出:指人的话语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