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原文(愚公移山原文读诵)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叫愚公的90岁老人,住在太行山、王屋山脚下。两座大山挡住了他们村的出路,给他们的生活、劳动带来了很多困难。
一天早晨,愚公在地里干活,他看着面前那两座直插云霄的大山,不禁想:要是能把这两座山搬走该多好。当天晚上,愚公就把这个想法向家人提了出来。
“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进出的路,太不方便了。我想把它们搬到别出去。”
愚公的子孙回答道:“好啊,好啊,我们一块儿把这两座大山搬到别处去。”
只是愚公的妻子有不同的看法: “算了吧,老头子,就这一家子人,哪能搬得动两座大山呢?再说,即使搬吧,那么多石头、土块又往哪里放呢”
愚公说:“这个不难,我们可以把土石倒进渤海。”
说干就干。
第二天一早,愚公就率领全家老老小小肩挑箩筐,手提锄头开始挖山。
他们把挖出来的土块填到低洼的地方,把石头装起来运到渤海去。往返一次,要大半年时间。
愚公和他的儿孙们每天挖山不止的消息,惊动了四面八方的人。人们纷纷跑来观看。邻居家寡妇有个孩子,年龄不大,也蹦蹦跳跳地赶来帮忙。
愚公移山的事被智叟听到了,子搜觉得愚公真是痴心妄想。他决定去制止这个不可能完成的计划。
智叟第二天一早就上山去找愚公。老远,他就听见了“嗨哟嗨哟”的号子声,愚公正指挥着一群年轻人搬动一块巨大的石头。智叟连忙上前挥手让大家停下来,他冲着愚公大声的说“愚公啊,你还是歇歇吧!山那么高,像你这样风烛残年的人,哪能搬得了两座大山呢?”
愚公擦擦汗,告诉智叟:“是的,我是老了,在世上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但我死了,有我的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会生儿子,儿子还会有儿子,子子孙孙干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
愚公移山的事情感动了天上的玉皇大帝,他派来夸娥氏的两个大力士儿子把两座大山都背走了。从此,冀州成了一片平原,再也没有大山阻挡 交通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