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里_德不孤必有邻出自哪一个
“德不孤,必有邻”释义——道德价值绝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有其成长的社会基础。出自《论语.里仁》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这句话为完整表述,其在原文中的下一句是: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同他作伴。
《论语·里仁》是《论语》中的一章,主要讲仁德的道理。《里仁》这个标题取自该章开篇前两个字。《论语·里仁》的开篇是: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论语》是孔门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
下一句是: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参见《论语 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子游说:侍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过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论语》中的“德不孤,必有邻”一句话没有下一句。
这是因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的“语录体散文集”,收集的是孔子及与弟子的对话。
“德不孤,必有邻”出自《论语·里仁》,“里仁”共收录了26条语录,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引文是其中的第25句。原文是: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这句话可译成:有品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与他为伴。
论语德不孤必有邻下一句是子游日:"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邻 [lín]
汉语文字
邻(拼音:lí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邑(后写作阝)、粦(lín)声,“粦”后简化作“令”。邻本义指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五家在一起叫做“邻”。引申为邻里;邻居,又引申为接近的。
子游日:"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德不孤”主要强调的是个人的努力,是我们应该如何着手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必有邻”则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自己不懈地追求,即便有人不理解、不支持,我们也要坚持做下去,之后有人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我们的所作所为之后,就会给我们送来遥远的帮助和祝福了,我们也就不会孤单了。
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只要品德良好,就不怕没有人与你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