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刘禹锡注音版_西塞山怀古全诗拼音
西塞山怀古
[唐]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是一首怀古的诗,表明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告诫要防止历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写得含蓄、贴切、自然。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
由夔州调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
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时人: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历史,唐王朝还算是个统一的大国,但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隐忧.
《西塞山怀古》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歌,描写的是他在杭州西塞山吟咏,思念故乡的情景。下面为您简要赏析一下这首诗歌。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西塞山的山势、江水和秋景,营造出了一种秋高气爽,自然壮丽的景象。与此同时,他也通过对故乡、亲人的怀念,将这种山水的美景与内心情感相联系,产生出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次,诗人采用了哲理性的表述方式,使得诗歌充满了深邃的意蕴。他通过对大群山水和载人往来的几千年历史的提及,表现出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 最后,诗歌的平易近人也是其特别之处。在表达这种情感和思考的过程中,诗歌语言并没有过多使用高深的诗文技巧,而是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他的想法和感受。这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达到与其产生共鸣的效果。
总之,《西塞山怀古》是一部真实而自然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个人情感的描述,充满了感情与思考。这也使得这首诗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