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全文在线阅读_山海经原文免费阅读
读山海经·其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山海经《南山经》中有一篇关于鸠山的记载,全文如下:
鸠山,在南海之中,其上有树,名曰涿鹿,其叶如松,其实如鸡子,其味如鸡肝,食之老疾不生。其下有鸟,名曰水鸟,其状如鸭,其鸣自呼,其味如鸡,食之养精气、延年益寿。
这篇记载没有注音,因为《山海经》是古代的文学作品,所用的语言距离现代汉语已经有很大的差异。不过,可以通过以下步骤简单地注音:
1. 首先需要确认文中每个字的意思,尤其是不常见的字。例如,涿鹿、食之、水鸟等词语,需要通过查询《说文解字》等字典来确定意思。
2. 然后,需要根据古代汉语的文法规则来确定每个字的发音。例如,涿鹿第一个字涿,可能发音为Zhuó或Zhāo,需要根据文意和文法规则确定。
3. 最后,需要将每个字的发音拼接在一起,形成整个句子的注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汉语中,字音的变化规律相当复杂,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不同文献中可能有不同的发音和含义。因此,注音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发音,以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至于这篇记载的内容,主要是描写了鸠山的景观和当地的一些物产,涿鹿和水鸟都是当地的特产,有一定的药用和食用价值。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利用。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à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山海经发鸠山注音:shan hai jing fa jiu 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