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原文及注释_洛神赋原文
《洛神赋》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洛神赋图"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洛神赋图"的意思是指描绘洛神(传说中的水神)的美丽和华丽。整首诗通过对洛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洛神赋图中赋的含义是写作。
陈思王曹植有八斗之才,是建安文学的灵魂人物。《洛神赋》是其赋的代表作。曹植在赋中借与洛神甄宓的人神之恋未能如愿,来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苦闷心情。
曹植因一度受到父亲曹操宠爱,欲立为嗣,所以受到曹丕父子的怀疑,弃置不用,这让曹植非常不爽,这才借赋言志,留下美好的传说与精彩的赋作。
《洛神赋》全篇一千余字,辞藻华丽,句式优美,想象非凡,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
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铺陈洛神仪容服饰的华美;第三段直言“我”对洛神的爱慕之情,直抒胸臆,洛神太过美好,既知礼仪又善言辞,“我”虽已向她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并与洛神互相赠以信物,有了约会,但仍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的一片赤诚所感后的情态和举动;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时一众拥护者熙熙攘攘的浩大声势,但二者终因人神道殊含恨而去;第六段写洛神离去后作者顾望思慕,怅然若失,不忍离去的深情。
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