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诗歌鉴赏_蜀道难的鉴赏
都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
1、诗歌的意境气势磅礴大气。大多诗篇都是写壮景、抒豪情。如《蜀道难》中写到剑阁时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样就充分显示了此处战事之惨烈。2、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想象和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共同特征,但李白的诗歌就必须在想象和夸张前面加上“丰富”和“大胆”这样的定语才更准确。例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仙宫的景象和神仙的集会,“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样的想象除了丰富,还有奇特。而写到天姥山的高是,则极度地进行了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仗,对此欲倒东南倾。”3、情感极其充沛豪迈。如《蜀道难》中,就有三处直接感叹蜀道之难,即“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样就将诗人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再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处,用一反问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就表现处了诗人不容置疑的伟大人格。
是一首让古今文人拍案称奇的诗章。
诗歌开篇即凭空起势,骤响彻天。诗人把三个叹词相叠,两个形容词各带一个语气词并列,另用一个比喻,来突出蜀道之难,诗句气势磅礴,使读者在心目中对蜀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按由秦入蜀的路线(长安—太白山—峨眉山—青泥岭—剑阁—成都),具体写蜀道之难。
先写蜀道开辟之难。诗歌夸张地说自蜀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五丁力士拽蛇导致地崩山摧身死才促成了蜀道的修建。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次写蜀道旅途之难。以“六龙回日”的神话和想像,用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来反衬,用悲鸟、子规作烘托,极写山的高峻奇险;以“冲波逆折”“飞湍瀑流”的直接描写,用“崖转石万壑雷”的夸张手法,极写水的湍急凶险。
继写蜀道人事之难。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诗人怀着对国事的担忧、对人民的关切之情,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地方军阀据险作乱,残害人民。
文末的结语写蜀道之难导致的结果。行人望蜀兴叹,徒唤奈何,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以鬼神莫测的笔法,纵横驰骋,时间上从四万八千年之前的混沌初开至战国而至中唐;空间上从长安跨越数座大山而至成都,从上可摩天的山巅到激流回旋奔腾的深壑;其他,从行人至鸟兽,从神话传说至当今世道……腾挪跌宕,惊心动魄,把蜀道之难渲染得淋漓尽致。
本诗为乐府诗,形式自由,每句字数从三言至十一言,参差错落,且三次换韵,非常适合表达大自然的奇观和诗人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诗歌融神话、传说、 谚语与景观、人事、心理于一炉,想像丰富奇特,夸张新颖独到,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前、中、后出现三次,反复咏叹,内容逐 次加深,产生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诗从形式到内容,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