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李白诗三首_清平调其3李白
《登新平楼》是诗人李白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第11首。此诗述写了一幅诗人在暮秋时节,登新平城楼时远望帝都长安所见的景象,诗中用“落日”、“寒流”、“秦云”、“胡雁”勾画出一副凄凉的暮秋景色,塑造出诗人怀归忧国、报国无门的渺茫失落形象,间接地暗寓诗人极度思念帝都长安,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忧伤之情。此诗借景抒情,情含景中,结尾的“令人愁”和第二句的“伤暮秋”,遥相呼应,构成了全诗的统一情调。
开元十九年
31岁。下终南山。有《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诗。写有《古风》(大车扬飞上)。西游邠州,有《赠裴十四》、《登新平楼》、《赠新平少年》等诗。
开元二十六年
38岁。游襄阳,有《赠孟浩然》诗。至颖阳元丹丘山居,旋别,有《颖阳别元丹丘之淮阳》。至陈州、宋城、下邳、淮阴、楚州,写有《送侯十一》、《淮阴书怀寄王宋城》、《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等诗。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第一句意思是看到云彩便想杨妃的衣裳,看到花朵便想起杨妃的笑容。 拂:吹拂的意思 槛:栏杆 露华:露水的光华 会:应 瑶台:西王母的宫殿 清平调三首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在三首诗中,诗人就名花、美人和欣赏者之间雕绘成文,反复咏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