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暖风熏得游人醉的熏是什么意思

bstpd3周前 (10-17)诗词语录2

《题临安邸》诗中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原句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译文是:暖洋洋的春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题临安邸》中的”暖风“,用的是借喻修辞方式,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题临安邸  林升(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不是指一般的游客,而是特指忘了国难,只会苟且偷生,偏安一隅,每天都在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者,也指那些不想国危,而只顾享乐的贪官。

后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暖洋洋的春风吹得人如痴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汴州。其实是讽刺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都忘了国仇家恨,整天醉情于享乐之中,“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熏”和“醉”两个字把这些人丑陋的形象刻画的非常生动。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游人:南宋的统治者。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相关文章

郑板桥的《竹石》全诗(郑板桥的《竹石》全诗书法)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

耳朵的拼音(耳朵的拼音拼写)

1、耳朵的“耳”拼音是:复韵母里的特殊韵母er,它的声调是第三声。2、耳朵的“朵”是声母d和介母u跟单韵母o组合一起,组成的三拼读音节duo,“朵”本身这个汉字是第三声,但是它和耳一起组成一个词的时候...

一步一安然(时光清浅处 一步一安然)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这是一句诗句,诗人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唯美、安静、悠闲的景象。诗中“清浅”指的是景象清新宁静,“安然”则表示心情安宁,每一步都是平静而安定的。当我们在芬芳的花园中散步,在深沉...

忽见陌头杨柳色(忽见陌头杨柳色猜三个数字)

闺怨唐代 ·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杨柳色中的忽字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

《除夕》陆游(《除夕》陆游全文)

       在一个寒冷的岁末,陆游迎来了除夕之夜。望着飘扬的雪花,千里江山,万里雪飘,他提笔写下这首小诗:除夜雪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

西厢记作者(西厢记作者是元稹还是王实甫)

王实甫元曲《西厢记》取材于《莺莺传》,其作者为王实甫。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