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故事_廉颇蔺相如故事背景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是《负荆请罪》。
廉颇与蔺相如: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大将率兵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从此被拜为上卿。这之后廉颇勇猛善战之名传遍了各诸侯国。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过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后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受封为上大夫。不久,秦国举兵攻打赵国,夺取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第二年再次攻打赵国,杀了两万多人。秦国派使者告诉
赵王,说愿意与赵王重修旧好,所以要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与赵王相会。赵王害怕秦国,不想去。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软弱胆小。”在两人的劝说下,赵王决定赴会,蔺相如随从同去,而廉颇就在边境列兵等候。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与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使赵王免受秦王屈辱,而廉颇坐镇边境又使得秦王在军事上不敢轻举妄动,最后赵王安全回到了赵国。回国以后,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英勇表现,就封他为上卿,这样一来,蔺相如的官位就比廉颇还高了。这下廉颇心里就不服气了:他说:“我成为赵国的大将,凭的是征战沙场,奋勇杀敌的大功劳,可是
蔺相如只凭着能言善辩立下功劳,职位却比我高。况且蔺相如出身卑贱,我觉得这是对我的侮辱,我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如果让我碰见蔺相如,我一定要好好地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了这件事,便刻意避免和廉颇见面。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就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争高低。有一次,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的车马,就叫自己的车子绕道躲开了。廉颇见蔺相如如此避让自己,心中十分得意。蔺相如的门客看他如此谦让廉颇,心里很不舒服,就对蔺相如说:“我们是因为仰慕您的崇高品德,才抛妻别子地到您身边来。现在您和廉颇将军职位一样高,廉将军在外面讲您的坏话,您非但不敢回敬他,而且还处处躲着他。您这么
怕他,就连一个普通人都替您感到羞愧!我们不中用,请让我们回家吧!”蔺相如心平气和地回答道:“你们觉得廉将军和秦王哪个厉害?”门人回答:“廉将军自然不如秦王。”蔺相如说:“像秦王那样威风,我都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我只是觉得,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如果我们两人相斗,势必有一个会受到伤害。我是因为顾及到国家的安危,才把个人的恩怨放到一边。“后来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后,心里非常惭愧,觉得自己的狭隘之心差点误了国家大事,于是便解衣赤背,背上惩处罪人用的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他对
蔺相如说:“我是个糊涂的小人,不知道您是如此宽厚的人啊!”从此廉颇、蔺相如两个人成了同生共死的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在战国时代,有能力的武将会对百无一用、且只会溜须拍马的文臣嗤之以鼻。而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一个有些个性和脾气的人,并且自己为赵国的和平安邦立下了汗马功劳,自然也是对丞相有些意见。
随着蔺相如办成了几件大事之后,比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让赵王非常高兴,于是拜蔺相如为丞相,而且地位也渐渐高过廉颇。这就让廉颇心中颇为不痛快,认为蔺相如一个小小的太监门客,并没有大功绩,仅仅凭借口舌之争就做上了丞相,实在是让廉颇感到羞耻。于是想要找个机会羞辱蔺相如一番。
当蔺相如知道之后,选择了躲避退让的方式来解决,并且说了一段传世名言:
“ 之所以避开廉颇,并非害怕,而是如今秦国不敢攻赵,就是因为文有我蔺相如,武有廉颇,所以我不与他争斗。”
廉颇是何等人,听完此言内心顿时翻涌,浑身火烫,羞愧的无地自容,于是廉颇“负荆请罪”,从此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1.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位居上大夫
当年蔺相如不过是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因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得知此事后,心中起了贪念,对当世之宝和氏璧念念不忘,于是就想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其目的是即得到和氏璧又不奉送城池。赵国知道秦国狼子野心,却也无可奈何,这时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国,以身犯险单赴渑池之会,终保全赵国尊严,并带回和氏璧,且未给秦国留下攻赵口实。赵王爱惜人才,封蔺相如为上大夫。
2.渑池之会,展现才能,功成名就
秦王于渑池章台宫接见蔺相如,期间相如捧璧进何氏,秦王却不提交换城池之事。蔺相如慧眼如炬,看出秦王没有诚意,于是骗取和氏璧要和它同归于尽,秦王爱惜和氏璧不忍毁去,请求他不要以璧击柱,于是答应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共谈约定。蔺相如知秦王假仁假义,就派他的随从怀揣和氏璧送回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展现的机智勇敢,忠心爱国的品质,受到赵王认可就任命他做右上卿,官居廉颇之上。
3.廉颇针锋相对,终醒悟负荆请罪
蔺相如官居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自认为是赵国的大将,有不世之功。嫌弃蔺相如只凭言词立下功劳,又认为蔺相如是卑贱的人,因此感到羞耻,决心要羞辱于他。蔺相如得知后不愿于他针锋相对,处处避让。廉颇反而认为相如软弱可欺,变本加厉。他人不解,蔺相如答道:秦国强盛,对赵国如鲠在喉,我要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这话传到廉颇耳中让正直的他羞愧不堪。于是光着上身,负荆请罪。两人握手言和,共同为赵国出力,保全了赵国多年安宁。
?蔺相如宽宏大量,足智多谋;廉颇能征善战,知错就改。终留下“将相和”传世美谈。
战国时期,有个人叫廉颇,他十分嫉妒蔺相如。有一次坐马车的时候,蔺相如主动避让廉颇,让廉颇很得意。蔺相如手下的人却很不服气,相如给他手下的人解释说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忍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这些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时,;廉颇才知道自己错了,于是他脱光衣服背上荆条去给相如道歉,从此二人成为了好朋友
廉颇与蔺相如将相和故事: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分别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其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拼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说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了一捆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