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喜雨亭记文言文阅读答案_喜雨亭记阅读理解答案

bstpd3周前 (10-20)诗词语录5

苏轼二十岁进士及第,名噪京师.四年后,参加制科考试,“进策”入选,授大理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判官.嘉祜六年(1061)十一月,苏轼怀着满腔政治热情,离京赴任,从此踏上仕途.苏轼到凤翔的第二年,开始修建官舍,并在公堂北面建造一亭,作为休息之所.可是这年春季久旱不雨,但在亭子建成时,下了一场大雨,官吏百姓欢喜若狂.于是苏轼命名这座亭子为“喜雨亭”.这篇文章就是通过叙述亭子命名原因,表达他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的.也就是 久旱逢雨的喜事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 汉武得鼎,以名其年; 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糯,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领读者说今天要读的篇目是: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喜雨亭记这篇主要记叙了喜雨亭命名的缘由,修建的经过。宋仁宗嘉佑6年,苏轼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嘉佑7年修建了这个亭子。因为当时久旱得雨,就命名为喜雨亭。从而表达人们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反应了苏轼重农重民的儒家仁政思想。开篇点名喜雨亭命名的缘故,一个缘故,就引用了历史上的三个事件,说明古人经常用一件喜事来命名,以此纪念和期盼喜事连连。写建亭的经过,再写旱后喜雨,再把喜雨与亭成联系起来。苏轼于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到凤翔任签书判官的第二年,建官舍,行政事,凿池引流,种植树木,美化环境,作为官员的休息之所。

这一年占卜算卦为丰年,但不巧的是当地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旱情显现,大旱望云霓,百姓的忧愁是可想而知的,百姓们盼望下雨,望眼欲穿,结果是“乙卯乃雨,甲子又雨”。古人以干支纪日,乙卯是四月初二,甲子是四月十一日。这种句子简单,并不寡味,很像甲骨卜辞中的语言,读起来容易很有味。雨下得够不够?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认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丁卯是四月十四日,半月之内连降了三次雨,前两次只能够解燃眉之急,第三次连下了三天,下得透,下得足,下得实在。

春雨贵如油,好雨,喜雨啊!在这里,我们要注意“民以为未足”这句话的作用,这一抑,然后产生后面的三日大雨,效果才能强烈显示出来。四段皆为歌颂。把喜字进一步写透。并且不归功于太守,不归功于天子,不归功于造物,不归功于太空。文章围绕喜雨二字,在记叙中有议论,有抒情,有对话,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文笔流畅,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凌虚台记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凤翔府知府陈公弼为了登高远眺,自己规划兴建了一座土台,名曰凌虚台,请苏轼作记,苏轼便写下了这篇文章。写凌虚台的地理位置。也写明凌虚台为何所建:“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写凌虚台其名的由来,以及苏轼为何会为之作记。抒发对废兴成毁的感叹。

文章简单,但是陈公弼与苏轼二人的纠葛却不简单。陈公弼,字希亮。苏轼举贤良方正,初涉仕途,任职凤翔府签书判官,陈公弼便是他的顶头上司。同事们对才华横溢的年轻苏轼敬颂有加,尊称:苏贤良。陈公弼斥曰:“府判官何贤良耶?”让苏轼碰一鼻子灰,很没面子。在苏轼看来,陈公弼“目光如冰,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足见其实为严肃古板,不苟言笑的老古董。最让苏轼郁闷的是,他所拟的公文总会被这个陈知府挑剔涂改再三。这对一个自认为文采斐然的青年才子而言,情何以堪?其羞愤和恼怒之情可想而知。刚刚被欧阳修夸的天下少有的苏轼,在陈公弼这里,屡屡碰壁,心情十分不舒畅。且陈公弼有意磋磨苏轼锐气。一日苏轼谒陈公弼,陈公不见,作《客座假寐诗》讽刺陈公:“謁入不得去,兀坐如枯坐,岂为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虽无生命忧,且复忍须臾。”两人互相的看不顺眼。苏轼不赴府宴,中元节也不过知府厅堂,陈公弼抓住这一点,竟然上朝廷纠劾,苏轼被朝廷罚铜8斤。处罚了苏轼后,陈公又命苏轼作记。那苏轼桀骜的脾气,怎么能忍?于是,便有了讽刺之语。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尚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自过矣”。不过府都要惩罚苏轼的陈公,看到这篇《凌虚台记》后,却没有大发雷霆,而是“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也是大气非常了。往后,苏轼宦海沉浮,才渐渐明白,当时陈公对他的良苦用心。当苏轼被贬黄州时,旧友皆避之唯恐不及,唯有陈公之子季常是东坡草堂谈佛论道的常客。多年后,陈公仙逝,一向鲜作传记的苏轼恐陈公为世人忘,为了表示敬意,特地作了《陈公弼传》,详叙其人其事,最后写道:“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超然台记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元年(1074)改知密州,第二年,他修补了城上的一座高台,常与宾客在上面饮酒赋诗。其时正在济南做官的弟弟苏辙便给这座台取名为“超然台”,并作《超然台赋》,苏轼也写了这篇《超然台记》。这篇“记”与苏辙的“赋”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即:人生无常,只有超然物外,才能悠哉自乐,无往而不乐。文第一二段,主要说明,物质丰富与否,与快乐与否,无必然联系。以乐观欣赏的心态对待自然,便万物皆有客观,皆有可乐;以豁达的心态对待生活,便餔糟啜醨,皆可以醉;以乐观与超然的心态对待世事,便没有美恶、去取、大小、祸福的烦恼,就能够游于物之外,能无往而不乐。第三段就点明了这样说的原因:苏轼从钱塘被贬密州。生活水平下降,风景也不如过去美好。苏轼到密州一年,励精图治,治理初见成效,百姓安居乐业。苏轼自己也时心宽体胖,过的很是舒心。于是修补破败的官衙,修缮庭院,十分开心。第四段写修正后的楼台胜景。也是全文主体。苏轼既羡慕隐士的避世超然,又向往“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既追思“淮阴之功”,又哀叹他的政治悲剧。第五自然段,写其弟苏辙为其台名曰“超然”,希望自己的哥哥能够超脱一点,无往而不乐,这就是超然台命名的来历。“超然”是一种境界,然而苏轼一生都在出世入世之间挣扎摇摆,即便苏轼为人豁达,也难免有困惑不解,难以自拔之时。今日话题:三篇记写于三个不同时期,三个时期的苏轼有何不同?——————————分割线———————————————以下是书友感悟——————Jennifer读苏轼文,很容易感受到他的心情,整体读来极流畅,而作者的那种乐观及热爱生活的态度也跃然纸上。喜雨亭,作者初到此地,很快适应,并能将亭中玩乐归于雨,不以太守之力自居;凌虚台中作者大胆的议论,充满了年轻气盛的味道,陈公还能接受此文,非常人之量;超然台记,苏轼热爱生活,超然物外的心态真的难得,关键是如何去感受日常生活的点滴乐趣,恰好读到有关汪曾祺的介绍,在这点上,有类似的生活观。——————————————————————等待戈多这三篇全都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大作,写景状物行云流水,抚今追昔行云流水,抒情言志皆为佳作。《喜雨亭记》通过亭子的由来及经过,把个人及百姓的欢喜贯穿其中,把雨作为对生民的馈赠,寻找应归功于谁。最终归谁已不再重要,而纪念这些历程反而最有意思。《凌虚台记》通过探究凌虚台建造及灭失,寻找与疑惑的过程。反衬出与其寄托于物,不如求索真正可以加持,让自己快乐和实现的东西。《超然台记》超然二字寄托了太多人面对世俗的无奈和挣扎。多少人希望可以超然,而结果却被现实所羁绊,无法超然。反而苏东坡却能超然于世,随遇而安,洒脱自在。实在羡慕难得。——————————————————————你不懂喜雨亭记苏轼到风翔府任职的第二年在院子里建了一座亭台做休憩之所,借久旱逢甘霖之事冠之以名,原本是雅兴之所至,却机缘巧合成为了太守思虑于民,与民同乐一桩美谈。可能因为生活在干旱的北方,我尤其喜欢下雨,即使连绵小雨接连几日也不会让我感觉烦闷,看着雨水打在树上,久看不厌。干旱逢雨是喜事,阳台赏雨也是乐事一桩。凌虚台记记叙此文所作之背景,引发对世事无常一番感慨,恢弘的宫殿尚且不能久存,何况一土台乎?可是你的喜雨亭建成,你不还喜不呵呵的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吗?超然台记“凡物皆有可观”,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色缺少了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时间也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知足的心态。自来身外之物皆可抛,让你不再痛苦的关键只能是自己的内心的转变。——————————————————————如果喜欢请加入我们

相关文章

描写送别的诗句(描写送别的诗句小学)

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

表达热爱祖国的诗句(表达热爱祖国的诗句现代)

热爱祖国的古诗句: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

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高适送别董大的诗句有哪些)

高适 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

《江城子》苏轼(江城子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的《江城子》有多篇,其中5篇原文如下: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

中秋诗句唯美(中秋诗句唯美小众)

1、有2、因为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民间流传着很多优美的诗句,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例如: 月到中秋分外明,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

宋词精选100首赏析(100首宋词鉴赏)

宋词,美在妙不可言。若空中之音,水中之影,言虽尽而意无穷。读宋词恰如悟人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鹊桥仙》秦观《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卜算子》李之仪《一剪梅》蒋捷《蝶恋花》晏殊《蝶恋花·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