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的现代诗歌_海子现代诗歌短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诗歌欣赏——《女孩子》 她走来 断断续续地走来 洁净的双脚 沾满清凉的露水 她有些忧郁 望望泥草筑成的房屋 望望父亲 她用双手分开黑发 一枝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 另一枝送给了谁 却从没人问起 春天是风 秋天是月亮 当我意识到时 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 那里雨后的篱笆像一条蓝色的 小溪 这首诗我极为喜欢。海子的初恋情人,喜欢海子的都知道,是北京政法大学八三级的学生,在海子的诗里被称作B。但是从情感上而言,海子的初恋情人,不是B,而是这首诗中的“女孩子”。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在《海子诗全编》里没有注明,前一首诗写于1984,虽然该书并不全按创作年代编排,但也相去不远,这首诗应该写于84-85年间。 这首诗的写作起因,应该是海子想起了某个女孩子,某个曾经对海子单恋的女孩子,海子想起她来,极有可能是这个女孩子的出嫁事件,或者说,因为要出嫁,女孩子在最后见到海子时,流露出了伤感,让海子感觉到了女孩子对他的情愫。以上虽然仅仅是揣测,可我相信,假如有人细加考察,应该可以从海子的同村人中,找到这样一个女孩子,她应该是海子较近的邻居,她或许比海子大上一两岁。 当然,这揣测无论真假,其实并不影响这首诗歌的动人美丽。 “她走来/断断续续的走来”,在海子的心中,女孩子的形象已经无法消除,她经常来到海子心中,引起海子内心情感的涟漪。“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海子诗全编》里为“洁净的脚印”,我觉得不好,把人的目光从女孩子美丽的脚上引开,引入到脚印中去,这不好。现采用张维编的《海子骆一禾作品选》)。乡村女孩,经常赤脚行走,那赤脚上本来应该沾满泥土,但在诗人的想象中,沾满的却不是泥土,而是“清凉的露水”,一个乡村清纯美丽女孩的形象,就这样跃然纸上。 海子最欣赏的女人是嘉宝,嘉宝的孤僻和忧郁是出了名的。忧郁使女人更美,当然这种忧郁必须发自内心,否则就成了别样的搔首弄姿。而因爱而忧郁的少女,必然是世上最为美丽的形象。“她有些忧郁”,为什么而忧郁呢?“望望泥草筑成的房屋”,穷乡僻壤中的美丽而穷困的少女,是海子经常歌唱的少女,“贫穷孤独的少女 像女王一样 住在一把伞中/阳光和雨水只能给你尘土和泥泞/你在伞中 躲开一切/拒绝泪水和回忆”(《雨》)。躲开一切的少女却无法躲开自己的爱情,亲手采来的野桃花,装扮着少女的黑发,希望能够引来爱慕之人的目光。而那另一枝桃花,也必然是送给了心仪的海子。可是谁理解了这位美丽忧郁的乡村少女的情愫呢?少女的父亲自然不会理解,连海子当时也没能理解。可理解了又怎样呢?海子尽管说“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年轻的乡村教师/从都会师院毕业后/在一个黎明/和一位纯朴的农家少女(写到这里,孩子会不会又想起了这首诗里的女孩子?)/一起陷入情网”(《》),但海子再也无法回到贫瘠的乡村,无法回到没有诗的乡村——可悲的中国乡村,这个曾经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因为红色风暴的冲击,因为城乡隔离政策的不公正,已经成为真正的精神与文化的沙漠。对海子单相思的乡村少女,注定只能成为伤感的往事。 尽管伤感,尽管忧郁,却总是无比美丽。“春天是风/秋天是月亮”,因为有了少女的爱恋,那过去的岁月,也是无比的美丽。美丽的日子过去,那美丽的少女,就要远嫁,“当我意识到时”,海子如何意识到少女对他的爱恋的?是临别时忧伤的眼神?还是如清凉的露水一般的泪珠?诗人本是世上最敏感的人,怎么会久久没有意识到少女的情谊?或许是过于年轻的海子,过早离开了乡村,来到大城市,有了展翅高飞的豪气,那乡村女孩的爱慕眼光,已经不能引起海子的注意了。但海子毕竟是诗人,在诗人的心中,世上没有任何事物比纯情少女的爱,更为美丽,更值得人回味留恋。于是诗人意识到了,也有了些许的惋惜,“当我意识到时/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这已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诗人想象着,那少女所去的地方,应该是“雨后的篱笆像一条蓝色的/小溪”,这或许也是诗人的祝福,希望那美丽的少女,生活在被蓝色小溪般围绕的花朵丛中。 那不知名的女孩子,你可读到过海子写给你的美丽诗句?你那曾经痛苦的爱恋,因为这首诗,而获得了回报,因为海子的不朽,你也将不朽,美丽的乡村《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