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大林寺桃花朗读视频_大林寺桃花跟读歌

bstpd2周前 (10-24)诗词语录1

大林寺桃花只有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记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人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觉转入此中来。末尾两句中“常恨”“不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比的珍惜依恋之情。

大林寺桃花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全诗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前两句诗写出了初夏季节在山中还能见到桃花时的惊喜之情,后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从春天的逝去的遗憾之情,到乍见春色的欣喜之情,再到感悟春色转移之后的豁达之情。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作者用很少的文字,就把春天描写的真实生动,更把看见桃花的那种惊呀与喜悦的心情表达的是淋漓尽致。

相关文章

小学生《祖国颂》朗诵(小学生朗读祖国颂)

1、《把祖国搂进明月》其一2、《把祖国搂进明月》其二3、《把祖国搂进明月》其三4、《祖国在我心中》——祝伟大的祖国五十九周岁生日快乐,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昌盛。富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5、《祖国颂...

白居易《长相思》(白居易《长相思》是歌行体吗)

《长相思·九月西风兴》唐 白居易原文: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

董卿朗读作品《初心》(董卿朗读初心原文)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朗读者》的初心,也很朴素,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好的文字...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意思是什么呢)

意思是: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出处:《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的呐喊。具体落实到两个方 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选贤才。所谓“不以规矩,...

《绝句》唐杜甫(绝句唐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的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译文把小船停放拴在岸边的古木树荫下;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边恣意观赏这春光。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吹拂着脸庞...

比如的拼音(比如的拼音正确拼写)

“辫梢”(biàn shāo)的读音是biàn shāo。1. 释义:指辫子的末端或尾部。通常是指辫子(特指中国汉族传统的男子发髻)的末端部分,也可以指其他类似的辫子或发髻的末端。这个词有时候也可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