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由来_重阳节的来历和由来的小故事
由来:相传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忠臣,他因被国君误会而投江自尽。
后来中原平原靠近江河的居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便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聚会、赏菊、行酒、饮茶来表达对他的怀念。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此时,正值仲秋季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1、重阳节为每年农历的9月初9,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位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顾为重阳。因日和月皆逢九,估又称为“重九”。

2、“九”又有生命健康、长寿的寓意。顾重阳节添加了敬老的意思,又为“老人节”。

3、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一个吉祥的日子,一般在重阳节选择登高、赏菊、佩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4、重阳节流传至今,各地的习俗受环境、地域的影响也各有不同。在河南开封,重阳节这天大家都会出门赏菊。开封每年的菊花展也在这个时候开放。

5、放纸鹞,在惠州重阳节的一个重要习惯就是放纸鹞,纸鹞在古代是南方的叫法,在北方被称为纸鸢。在现在我们称为“风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