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什么学派的_孟子是什么学派的
思想的发展,从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始,到战国时期有孟子和荀子,到战国末期又出现了一个集大成的著作——《礼记》。
孔子:以身作则 宽严结合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以身作则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作为学生的典范。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要去教学生树立一些道德,你自己不具备,不行;你要教学生知识,你自己不会,这也不行。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必须要以身作则。
有一次,孔子对弟子说:“予欲无言。”子贡便问孔子:“那我们这些弟子,应如何来传述、传播您的思想呢?”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是说:老天爷什么话都不说,但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照样运行,世间的万事万物照样地生长。孔子是想表达有些教育、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说的,就是用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去做教育就可以了
墨子与荀子在艺术功能问题上的分歧:
1、墨子对音乐持消极否定态度。
2、荀子对音乐持积极肯定态度。
3、都属于围绕着功利主义的观念。
4、都忽略了艺术的非功利的特殊意义。
墨子与荀子无论是对音乐消极的否定还是积极的肯定,都属于围绕着功利主义的观念,忽略了艺术的非功利的特殊意义,同时,也都在夸大音乐的功能。其实,比墨子与荀子的论述更早也显得更为辩证的当属孔子的观念。孔子同样十分精通音乐,在《论语》里,他赞叹道:“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墨子是讲究工匠精神,荀子则讲究外在修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