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荀子是什么学派的_孟子是什么学派的

bstpd2周前 (10-26)诗词语录2

思想的发展,从春秋末期的孔子开始,到战国时期有孟子和荀子,到战国末期又出现了一个集大成的著作——《礼记》。


孔子:以身作则 宽严结合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以身作则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教师,要作为学生的典范。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要去教学生树立一些道德,你自己不具备,不行;你要教学生知识,你自己不会,这也不行。所以作为教师来说,必须要以身作则。


有一次,孔子对弟子说:“予欲无言。”子贡便问孔子:“那我们这些弟子,应如何来传述、传播您的思想呢?”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是说:老天爷什么话都不说,但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照样运行,世间的万事万物照样地生长。孔子是想表达有些教育、有些事情,是不需要说的,就是用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去做教育就可以了

墨子与荀子在艺术功能问题上的分歧:

1、墨子对音乐持消极否定态度。

2、荀子对音乐持积极肯定态度。

3、都属于围绕着功利主义的观念。

4、都忽略了艺术的非功利的特殊意义。

墨子与荀子无论是对音乐消极的否定还是积极的肯定,都属于围绕着功利主义的观念,忽略了艺术的非功利的特殊意义,同时,也都在夸大音乐的功能。其实,比墨子与荀子的论述更早也显得更为辩证的当属孔子的观念。孔子同样十分精通音乐,在《论语》里,他赞叹道:“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墨子是讲究工匠精神,荀子则讲究外在修饰。

相关文章

人间四月芳菲尽下一句(我与春风皆过客谁共明月赴长生)

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

感恩母亲的古诗十首(感恩母亲的诗10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 —— 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 徐熙《劝孝歌》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 —— 李白《答王...

《绝句》(其三)(过华清宫绝句其三)

绝句四首(其三)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鉴赏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

共看明月应垂泪(共看明月应垂泪打三个数字)

这句话的意思是同看一轮明月都该伤心落泪,夜晚思乡的心情都五地相同。该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所作的《望月有感》,全诗原文如下: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

古诗文赏析大全和解析(古诗文欣赏)

古诗文赏析大全和解析(古诗文欣赏)

古诗词赏析的方法1、 看作者以及这首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包括作者的身份及性格分析。(一般注释里会有介绍)2、 看诗词的类型(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格式:首联(1,2)、...

中秋诗句唯美(中秋诗句唯美小众)

1、有2、因为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民间流传着很多优美的诗句,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珍视。例如: 月到中秋分外明,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