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诗 李白(静夜诗 李白里面的疑是什么意思)
《静夜思》创作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农历九月十五日晚秋之际的扬州旅舍。李白时年26岁。诗人在那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孤独一人住在他乡的旅舍,看着窗外明月洒下的光辉,一刹那有一种错觉,月色如霜。再一抬头,看见天空一轮明月皎皎,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故乡。短短四句,写的清新自然,格外传神。为千百年来思乡之上品佳作。
《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作于他26岁时客居的扬州旅舍,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诗人抬头望月的所感,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进而产生的思乡之情。因语言通俗易懂,且韵味含蓄无穷,是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中华第一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在26岁的时候创作的这首五言古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9月15的扬州旅舍。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全文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简洁而深情,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家乡的深深思念。首句“床前明月光”,以月光洒在床前的景象开篇,为读者描绘出一个静谧的夜晚。接着,“疑是地上霜”,诗人将月光比作秋霜,既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皎洁,又透露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却又不禁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这里的“举头”和“低头”,不仅是身体上的动作,更是情感上的起伏。诗人在这静夜中,思绪万千,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月光、秋霜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让人读后深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