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英雄是谁)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到成都游武侯祠所作。当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仕途失意,弃官入蜀。
他在诗中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推崇备至,有着深刻的寓意。“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东汉建安二十六年(221),刘备在蜀称帝,国号为汉(后人称蜀汉),以诸葛亮为丞相。
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
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事,只用四语括尽,不愧是如椽巨笔。
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首联“何处寻”三字为全诗赞颂、痛惜之辞预留伏笔,此为第一折。
颔联以碧草、黄鹂两个特写镜头,反衬英雄悲情,此为第二折。
颈联胸臆直泻,以凝练精警之语,概括诸葛武侯的千秋功业,此为第三折。经此三折,诗人方揭出末句的点睛之笔。
全篇所怀者大,所感者深,凡读此篇者,莫不有雄浑沉郁之感。
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