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朗读音频(伯牙鼓琴范读的音频)
春秋时期,俞伯牙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有一天,伯牙乘船游览,面对大自然的美景,他不禁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位樵夫站在岸边,此人就是钟子期。伯牙便邀请他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无论伯牙弹什么曲调,子期都能领悟其中的意境,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在子期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将琴摔碎,终生不再抚琴。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也用来比喻乐曲的高雅精妙。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己的故事。
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叫做《高山流水》。《伯牙鼓琴》讲的是曾经有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而钟子期则善于倾听,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直到有一天,钟子期患病去世,伯牙也将琴弦扯断了,因为他觉得世上再也没有钟子期那样的知音,值得自己为他弹琴了。
所谓"知音难觅,得之幸事",其实伯牙为钟子期绝琴,也是情理之中之事,人生难觅一知音。我觉得朋友好找,但知音难觅。伯牙善鼓,且所鼓琴音,绕梁三日。无奈曲高和寡,能懂琴音者甚微 ,知音难觅,纵使伯牙身藏绝学,仅此自弹自奏,索然寡味。此时,天降懂音律者,钟子期也!乐听琴音,已非凡人。更妙者,子期不只乐听,且能读出弦外之音:巍巍太山,汤汤流水。世间绝无仅有。于是,一弹一赏,自然而然成就知音。知音千载难逢,他日,子期西归,所谓:士为知己者死。伯牙失子期,如天之将塌,地之绝崩,世间孰能替子期者?绝弦,情理之中也。
读了伯牙鼓琴我们明白了:知音难求,纯真友情的基础是理解的道理。当自己的友人逝去时,摔坏了自己心爱的乐器,而且终身不再鼓琴,我们从中又可以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建立在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的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深深的友谊,世上知音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