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古诗王之涣(登黄鹤楼古诗王之涣内容)
不是,黄鹤楼的作者是崔颢。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登黄鹤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该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黄鹤楼》的作者是崔颢。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焕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在三十五岁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你说的不是《登黄鹤楼》,而是《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蒙。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
“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
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