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三句复道心中事,含蕴深邃。
向来,即方才的意思。“回首向来萧瑟处”,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陶渊明的退隐躬耕,是词人所仰慕的,但终其一生,词人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退隐。也就是说,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所欲归之处,也并非家乡眉州,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园。“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也正因如此,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方才遇雨时,词人没有盼晴,也不认为风雨有什么不好;现在天虽晴了,喜悦之情也淡得近乎没有。因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因为“凡所有象,皆是虚妄。。词人始终是泰然自若的。结句透过一层来写,是篇中的主旨,也是苏轼诗歌的典型风格——“坡仙化境”的很好体现。所谓的“坡仙化境”,就是在深挚、迫切、执著之后,忽然能够回转、放开,有类释家的先“执”后“破”。在此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镇静中不免带些抗争之心,也仍是另一种形式的“执”;“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对之的升华。《唱歌归去》是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丰子恺所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意思是描述了丰子恺漫游于异国他乡的情景,思念故乡、怀念亲人和朋友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和自由精神的向往。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一路行过不眠夜,天涯路远向家归。水流三千淮岸柳,月照百年梦里人。欲赋佳句思远目,更待青山长缥缈。唯有此时无所累,星河漫漫乐自知。”
其中,“唯有此时无所累,星河漫漫乐自知”表达了丰子恺对于自由、无拘束的追求和向往。此诗充满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和哲理的思考,被评论家们誉为新时期的伟大诗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