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全诗(月是故乡明全诗)
枫桥夜泊 作者: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月亮已经落下,黑暗中传来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寒山古寺悠扬的钟声,在半夜里传到了客船。作者简介:张继(约公元715~约公元779),字懿孙,唐朝诗人,襄州人(今湖北省襄阳县)。博览有识,好谈论。公元753年登进士,铨选落第,归乡。公元762年,政府军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再后为盐铁判官。分掌洪州财赋。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有诗集《张祠部诗集》流传后世,其中以《枫桥夜泊》最著名。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但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因此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落乌啼霜满天”出自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并不是陶渊明所写。
译文如下: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赏析如下: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旅途的孤独、寂寞,牵起诗人的满怀愁绪,更遇上残月衔山、乌鸦悲啼,满目寒霜洒遍江天,一个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经形成,奠定了全诗以“愁”为中心的基调。
人在逆境中(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品味出来),最忌的是景物伤怀,诗人泊船于枫桥之下,本来心情就已凄恻,却偏逢残月。外出旅游者(也许作者不是旅游家)往往会对家人无限牵挂,可谓归心似箭,盼望与家人团圆,然而,他却客舟孤苦、愁怀难遣。
不是陶渊明,是张继写的。
出自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是安史之乱后,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所写的羁旅诗,是写愁的代表作。
这首诗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