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什么意思)
秦观没有写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诗句,少年不识愁滋味出自《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隔————————————
从辛弃疾这首词来看上阙其实很明显的是在说诗词创作的方式,就是古人很常见的通过登高望远,来有感慨而写诗写词。这里少年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有愁”,而是为了“说愁”,形诸文字。
如果从这首词的表达来看,即从作者角度来看,确实少年是“不识愁滋味”的。
因为此时在作者辛弃疾看来,他目前的“愁”才是真的愁。
这首词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
带湖
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原本是想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
闲居的境地。所以此时的家国之愁才是真的愁,那么与这个大愁比起来,少年的愁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也是时间有限,以上只是简单在词中讲一下这个意思。
————————隔——————
如果仅仅从“愁”这一感情入手,我觉得这个问题毫无意义。谁没有忧愁,少年作业写不完是不是愁?情窦初开喜欢的女孩子不喜欢自己是不是愁?被爸妈骂了不服气父母不理解自己是不是愁??都是的。如果要从生理学或者心理学角度来论述这个题目。我觉得科普意义也不大,并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