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白居易(采莲曲李白)
采莲曲
白居易〔唐代〕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王昌龄的采莲曲和白居易的采莲曲中写采莲姑娘形象的手法异同:
1、相同:都用景物衬托出采莲女的心灵外貌美。
2、不同:王昌龄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采莲女比作娇嫩的莲花,表达对采莲女的喜爱之情; 白居易则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将采莲女的形象神态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流露出喜爱之情。
《采莲曲》
唐代 王昌龄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采莲曲》
唐代 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一、这两首诗中采莲少女形象的异同点:
1、共同点:两首诗中的采莲少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2、不同点:王昌龄诗中的采莲少女美丽、欢快,充满青春活力;白居易诗中的采莲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二、两首诗对采莲姑娘的描写不尽相同:
1、王昌龄诗中使用侧面烘托手法,自始至终不让采莲姑娘在活动的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青青荷丛之中,以荷叶和芙蓉烘托出姑娘的美丽动人。
写女子的裙子与荷叶一色,荷花开在女子的脸旁,分不清哪是采莲姑娘,哪是荷花,使采莲姑娘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采莲姑娘的美丽动人,同时也使全诗别具一种令人遐思的优美意境。
2、白居易诗中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来写,描写了采莲姑娘的情态和动作,生动逼真,使一个欲语还止,含羞带笑的女子如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