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全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全诗翻译)

bstpd3个月前 (06-16)诗词语录4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作者是南宋僧人志南  全诗如下:  《绝句》  宋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译文  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作者简介: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他的法号,生平不详。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前。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相关文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直译: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二、注释:1、旧时:晋代。2、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

苏轼的千古绝句(苏轼的千古绝句题金山寺)

1题西林壁 宋代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  苏轼&nbs...

快乐的拼音(快乐的拼音笔顺)

意思就是心情高兴;愉快。读音[kuài lè]例句今天的生日聚会,我过得非常快乐。近义高兴 开心 愉快 欢愉 欢欣 欢喜 怡悦 欢畅 愉逸 安乐反义悲伤 烦恼 伤心 忧伤 痛苦 烦闷 郁闷 难过 忧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的意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出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全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

你是人间四月天(你是人间四月天什么意思)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现代 · 林徽因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

城春草木深(城春草木深的城指的是什么)

《春望》一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草木深”出自首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与“破”相对,有对比突出之意。深”意为茂盛,春回大地,山河依旧,草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