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离骚原文(离骚的全文)
《楚辞》包括《离骚》。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屈原被誉为楚辞之祖。屈原,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他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年少时受过很好的教育,博闻强记志向远大。曾受过楚怀王的信任,在仕途上任过官职,政治主张对内举贤任能提倡“美政”。后来受到贵族的排挤和诽谤,先后被流放到汉北和沅湘一带。楚国被秦军攻占之后,他跳下汨罗江,为楚国殉国。
屈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奠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子”。楚国不少的名人宋玉等都受到他的影响。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和《天问》等。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这个总集除了收有屈原的诗作外,还有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15篇,后王逸增入已作九思,成17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继屈原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