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城春草木深(城春草木深的城指的是什么)

bstpd3个月前 (06-16)诗词语录17

《春望》一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

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草木深”出自首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深”与“破”相对,有对比突出之意。

深”意为茂盛,春回大地,山河依旧,草木一片生机盎然之景,可是国家已经被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作者不免触景伤情,感伤落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出自唐·杜甫《春望》。


国:指国都。这两句大意是: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只有山河依旧;春回大地,春临城郭,唯见草木丛生。


这首诗写于安史叛军攻破唐都长安之后。

宋·司马光《续诗话》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点出此二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怀,寄情于物,托感于景的实质。 从艺术上看,此二句对仗工巧,圆熟自然,将触目惊心的“国破”,与富有生机的“城春”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

“山河在”与“草木深”与前语意义相悖,表面看来似乎平淡无奇,实则功力异常。无怪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称此联为:“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可用来描绘战后的春色,抒发对国事的关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温公续诗话》)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天来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春望所见是山河依旧,可是国都长安已经沦陷,城池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乱草丛生,林木荒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如果一个人内心是痛苦的,越是遇到乐景,越发会引发更多的痛苦,乐景表现哀情是诗歌常用的文学手法,比如《诗经》里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景色越是美好,心中的悲伤越发浓烈。

相关文章

本是青灯不归客(本是青灯不归客下句)

“本是青灯不归客”,意指已经厌倦了红尘俗世,本来打算遁入空门,诵经理佛,了此残生。“但因浊酒留风尘”,只是因为喜好这杯中之物而留恋风尘,不忍归去。“今古悲欢终了了”,古往今来,多少悲伤和欢乐到头来都是...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全诗)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赏析: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蒌蒿满地芦芽短(蒌蒿满地芦芽短芦芽指什么)

欲:将要的意思。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意思是:河滩上已经长满蒌蒿,芦笋也长出了嫩芽,正是河豚要逆流而上的时候,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全文...

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四时田园杂兴的杂兴是什么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是指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组以田园为背景的诗歌,其意境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物生活的变化随季节而变化。内容包括春、夏、秋、冬等四季里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大自然的变化。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对...

中秋节古诗四句简单(中秋节古诗四句简单小学生)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千里共婵娟。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古代文人墨客们也留下了很多描写中秋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