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另外一首(登鹳雀楼的一首诗)
汉乐府:长歌行、魏晋古诗:七步诗、北方民歌:敕勒歌,唐朝古诗:咏鹅,七绝: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七绝:咏柳,凉州词,出塞(这个有很多首,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首).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芙蓉楼送辛渐.五绝:登鹳雀楼,春晓,宿建德江,鹿柴、竹里馆
《登鹳雀楼》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表现出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两首诗,一为五古,一为七绝。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历来广为传诵。该诗前两句概括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阳光照射下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美。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字字珠玑。结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一个“疑”字,显得意味深长。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也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都是风景诗,都写了自己所看到的景物。
望庐山瀑布所写景物:太阳、香炉峰、峰顶山雾、瀑布。
登鹳雀楼所写景物:白日、山、黄河、海。
原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它们并不都是写庐山的诗,因为鹳雀楼并不在庐山,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而庐山在江西,这就是它们最大的不同之处
都是观景之作,都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并且写出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