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痕》全诗(花月痕全诗词)
魏子安的《花月痕》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和心灵寄托的诗歌。
花响密含蜜,月明香泛芳。
痕随风舞散,心在水云间。
这首诗首先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花儿盛开,香气袭人,月亮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然后通过“痕随风舞散”来表达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最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心灵,展现了对心中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赞叹和敬意。
整首诗意境优美、曲折深远,堪称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没有这首诗,这句是分别在别的诗中摘录的:
其中“自古多情空余恨”出自:清朝诗人魏子安《花月痕》的第一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而“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的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多情总被无情伤”源自“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本词是伤春之作。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自古多情空遗恨,有情反被无情伤”不是出自歌曲,是出自两首诗的诗句。
“多情自古空余恨”出自清朝文人史清溪所作的《佚名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另外在清人魏子安的小说《花月痕》中有全诗,为: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肠已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多情总被无情伤"源自"多情却被无情恼“出自苏轼所写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